《嗨讲·百年党史》第十二期: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2021-12-16 10:18:23 嗨团官方 21763人已读

微信图片_20210813152456.jpg

1921——202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根据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嗨团党支部特此开展嗨讲·百年党史”活动,每期党史学习由一名党员或骨干员工讲述党史故事,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翔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与嗨团党支部一起,学党史,铭初心,赢未来。


微信图片_20210813152510.png

 


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1936年8月2日凌晨,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被日寇押解的火车上,给自己的儿子陈掖贤留下了两封遗书。在遗书中,赵一曼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她希望孩子赶快成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牺牲后,遗书并没有交到孩子手里,直到1957年,陈掖贤才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看到这两封家书,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这一年被解开。


微信图片_20211223101407.jpg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工作,临行前她将还在襁褓中的幼子留下。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负伤后被俘,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最后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微信图片_20211223101413.jpg

 

 悟初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赵一曼的诀别家书,虽然当年没有及时传到儿子陈掖贤手中,但最终还是穿过了岁月和硝烟让他看见,并伴随其一生。母亲的期望,成为陈掖贤一生的行为准则。而这两封饱含殷殷爱子之心的家书,也让我们感受到革命者的铁骨柔情。


微信图片_20211223101417.jpg

 

 赵一曼的两封家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孩子满满的爱,以及不能陪伴孩子长大的遗憾。这位19岁就投身革命的共产党员,在孩子还不满3岁时就将其留下,远赴东北抗日战场,心中的不舍、遗憾可想而知。然而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遍地硝烟,无数像赵一曼一样的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投身革命,九死不悔赵一曼遗憾于“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不能亲眼看到儿子长大成人,所以留下家书,对儿子寄予厚望:“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希望孩子“赶快成人,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也是31岁的赵一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儿子进行的最后的言传身教。


微信图片_20211223101421.jpg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虽然不能陪伴孩子长大,但赵一曼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起光辉的榜样,将理想、信念深植于孩子心中,并凝结成好家风,代代相传赵一曼的儿子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抄下了母亲的遗书,并用钢笔在手上刺了“赵一曼”这三个字,伴随自己的一生。而那份手抄的家书,最后也传到了赵一曼的孙女手上,成为她的行为准则。


微信图片_20211223101432.jpg


 一封红色家书,便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墨,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一份份家书,感受革命者的铁骨柔情,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813152936.png

强党建·助厂商·惠生活